南都訊 暑假開始,又到孩子玩水的高峰期,同時也是每年兒童溺水意外高發期。統計顯示,廣州去年有46名7歲以下兒童溺水死亡,占該年齡段意外死亡的32%。急救專家特別提醒,溺水發生時,孩子未必會拼命掙扎;溺水發生後,正確的做法是趕緊開始心肺複蘇,把溺水孩子扛背上倒水的急救方法,實際上是大錯特錯。
  數據:
  溺水兒童占意外死亡三成以上
  38%、29%、35%、33%、32%……這一單調的百分比數據,是廣州2009-2013年五年內7歲以下兒童致死性傷害中溺亡的比例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健康教育科胡艷醫生介紹,其中,在1歲-6歲的兒童里,溺水死亡更是占據絕對多數。僅去年,廣州市就有46名7歲以下兒童溺亡。
  地點:
  1釐米深的水也能讓孩子溺亡
  最近發生一起新生兒溺亡悲劇,起因是媽媽接聽一個電話,疏於照顧而導致游泳圈脫落,孩子溺亡。而在現實中,非常淺表的水也可以導致兒童溺亡。“其實80%的孩子溺水發生時,都是有家長在場的,而且並非都發生在河裡、湖裡游泳,甚至狗碗里的水都能讓摔倒的幼兒溺水。”廣州市婦兒中心急診科歐茜介紹。
  溺水分為濕性溺水和乾性溺水,濕性溺水指有水通過口鼻進入下氣道;而乾性溺水是指當剛剛有水進入口鼻時,遇溺者屏氣時發生喉頭痙攣,空氣和水都無法進入,這是人類一個條件反射性的應激保護機制。在這類溺亡的人體內,法醫無法找到水進入下呼吸道的痕跡。可以說乾性溺水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把自個憋死了。
  因此,理論上只要一定厚度的水可以刺激到人體發生喉頭痙攣,1釐米深的水同樣能讓人溺亡。
  表現:
  孩子可能只是靜靜站在水裡
  僅僅是父母一瞬間的疏忽就可能發生溺水,比如當幼兒在浴缸或浴盆中時,家長離開做其他家務、與來客談話、接聽電話、開門、拿毛巾等,或者孩子在沙灘的淺水處摔倒了而家長沒有發現。胡艷提醒,游泳池裡的排水管道所產生的巨大吸力,也是不少家長常常忽略的溺水原因。另外,近年興起的嬰兒游泳館一直缺乏相關監管,也值得家長註意。
  “孩子溺水時,不一定像電視劇里那樣拼命掙扎,可能只是靜靜地站在水裡。”近日在網上熱傳的這一溺水科普帖指出,很多時候孩子溺水無法呼救撲騰、眼神獃滯,甚至看起來只是在“抬頭看天空”,這一說法得到醫生的證實。“拼命掙扎、水花四濺的場面,只會在水還沒淹沒口鼻、將要溺水時出現,是一個可長可短,甚至有可能沒有的階段。”歐茜說,兒童溺水時,兩分鐘後便會失去意識,4-6分鐘後身體便遭受不可逆反的傷害,因此家長一旦識別孩子溺水後,應該儘早開始搶救。
  錯誤:
  反扛在背上倒水可能窒息
  “一些新聞報道中救人者把溺水孩子倒過來拍背倒水,圖片流傳甚廣,但這麼做其實是錯誤的!”歐茜解釋,濕性溺水後肺臟像海綿一樣十分吸水,水一旦進入肺很快就吸收到全身,此時倒也倒不出來;而乾性溺水是指當剛剛有水進入口鼻時,遇溺者屏氣時發生喉頭痙攣,空氣和水都無法進入,這種情況體內更沒有水可倒。
  “如果發生心跳驟停了,10秒內就應該開始進行心肺複蘇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倒水上,另外溺水時人肌肉鬆弛容易發生嘔吐,一倒過來嘔吐物就容易阻塞氣道。”她介紹,正確的急救做法是首先確定自己和遇溺者都處於安全的環境下,拍遇溺者肩膀大聲喊話,假如遇溺者沒有出現咳嗽、眨眼、移動身體或其他任何反應,可以判斷為心臟驟停。這時候應該指定旁邊一人撥打120,同時觀察遇溺者胸廓假如沒有起伏,說明呼吸也已經停止,應該馬上進行心肺複蘇。
  急救:
  心肺複蘇最重要的是心臟按壓
  由於溺水的致死原因是缺氧,所以心肺複蘇的重點是心臟按壓。根據最新指南,允許非專業人員只做胸外按壓。即心肺複蘇的步驟是胸外按壓(C)-打開氣道(A)-人工呼吸(B)。
  A.讓遇溺者仰卧在堅硬的地面上,讓其仰頭,用手往上提下頜幫助打開其氣道。
  B.一手捏鼻子,一手把其嘴巴打開,嘴包住嘴向內平緩吹氣一秒,假如胸廓有起伏則證明吹氣有效。
  C.每吹氣2次接30次胸外按壓。胸外按壓的深度大約為5釐米,至少達到100次/分鐘的頻率。重覆吹氣及按壓的循環,有可能的話與旁人輪換施救,直到急救人員到達。
  採寫: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周密 易靈敏
  製圖:林軍明  (原標題:孩子溺水急救,別浪費時間去“倒水”!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w38iwnz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