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齊魯網作者:蔡曉彤我來說說複製鏈接2014-11-10 00:00:11 [提要]近日,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接受齊魯網專訪,就山東本屆政府在深化農村改革、加快農業轉型升級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刻闡述。

  山東副省長趙潤田接受齊魯網專訪。齊魯網 孫長征 攝

  山東副省長趙潤田接受齊魯網專訪。齊魯網 孫長征 攝

  主持人李毅。齊魯網 孫長征 攝
  齊魯網濟南11月10日訊(記者 蔡曉彤)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山東考察時提出了發展農業現代化“三個導向”的戰略思想,即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,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;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,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;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,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。
  山東作為經濟大省、農業大省,在堅持“三個導向”、深化農村改革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。近日,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接受齊魯網專訪,就山東本屆政府在深化農村改革、加快農業轉型升級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刻闡述。
  談深化農村改革
  3年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
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農村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。其中,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,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。從2009年開始,中央連續4年要求穩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。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“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”。山東作為經濟大省、農業大省,省委、省政府經過充分調查研究、分析論證,提出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,先於全國2年完成任務。
  截至到今年10月底,全省所有縣(市、區)都開展了工作,已經有432個鄉鎮(街道)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;有5.7萬個村(社區)完成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,占總數的76.5%;有4.5萬個村(社區)頒發了承包經營權證書,占總數的60%。
  隨著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推進,成效已經初步顯現。趙潤田介紹。一是化解了土地糾紛。農民土地在沒有確權登記頒證之前,由於承包地“四至不清”,時常引發土地糾紛。通過確權登記頒證後,“四至不清”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由此引發的土地糾紛大幅度減少。二是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。通過確權登記頒證,進一步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屬,農民吃上了“定心丸”,農民一證在手,就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權,沒經農民同意的動地行為都不合法,也不可能,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。三是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後,農民可以放心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、家庭農場、合作社流轉,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,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。截至今年9月底,全省土地流轉達1808萬畝,占家庭經營面積的19.6%,農業經營規模化率達到了28.6%。四是推動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。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後,農民可以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等,獲取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,激發農村發展活力。目前,全省4254個村進行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成立股份合作組織3610個,138萬農民成為股民。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也相應啟動,全省已建立市級交易中心1個,縣級交易中心21個。
  趙潤田表示,山東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展比較順利,3年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的目標任務應當是沒有問題的。
  談扶貧開發
  深入推進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
  山東是經濟大省、人口大省,但按照省定的扶貧標準,山東仍有500多萬貧困人口,是東部沿海地區貧困人口基數最大的省,扶貧開發的任務比較繁重近年來,全省各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,以選派“第一書記”抓黨建促脫貧為抓手,以加快貧困村整村推進、產業開發為重點,全面落實“五通十有”行業目標責任制,強化措施,加大投入,基本構建起了專項扶貧、行業扶貧、社會扶貧“三位一體”的扶貧新格局,全省連續三年實現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。
  趙潤田稱,當前,扶貧開發已由區域性扶貧轉入精準化扶貧的新階段。省委、省政府對貫徹落實中央新時期扶貧開發精神高度重視,多次召開會議、出台文件進行部署,調整充實和加強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,郭樹清省長親自擔任組長。全省共識別出貧困村7003個,省定扶貧標準(3322元)以下貧困人口520多萬人。對於識別出來的這些貧困村和貧困人口,將改變過去“大水漫灌”的扶貧方式,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,集中力量予以扶持。同時,深入推進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。在前期“第一書記”工作的基礎上,按照中央向貧困村派駐村工作隊的要求,對識別出的7003個貧困村,全都增派駐村工作隊,每個工作隊都在3人以上。此外,精心組織實施了專項扶貧項目。全省已有3000多個貧困村實施了種、養、加等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項目,在860個貧困村開展了互助資金試點。省里確定了行業扶貧十項重點工作,提出了“五通十有”的工作目標,各有關部門制定了具體的行業扶貧標準,不斷加大項目和資金支持力度,貧困村路、水、電、產業、房、醫、文化、健身、環境衛生等不斷改善。
  據悉,國務院從今年開始,將每年的10月17日定為扶貧日,按照國家“扶貧日”活動部署,山東組織開展了“扶貧日”系列扶貧濟困捐助活動。
  談水資源短缺
  到2020年通過做工程留下20億方雨洪水
  建設經濟文化強省,發展現代農業,一個很大的制約是水資源短缺。山東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省份,人均占有量只有322立方米,為全國的1/6、世界的1/25,在全國居第26位,屬北方嚴重缺水地區。
  隨著工業化、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快推進,水資源總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。據測算,到2020年要比現在多用40到50億方水。趙潤田表示,解決山東水資源短缺問題,必須堅持開源節流兩手抓。首先要抓好節流,堅持節水優先。要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。開源方面,一是用好黃河水。山東每年大約能引70億方黃河水。二是用好長江水。南水水調配套工程完成後,山東每年能調引13億方長江水。三是雨洪水資源化。計劃利用5到6年的時間,到2020年通過做工程留下來20億方雨洪水。
  趙潤田稱,雨洪水資源化不是的盲目的圈水截水,前提是要進行科學論證,保證山東入海的淡水量,保證海洋的生態需要。其次要統籌各條河流、各個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,確保人民群眾的生產、生活、生態用水。
  今年上半年,山東省政府專門研究了雨洪資源利用工作,出台了加強雨洪資源利用的政策性文件,提出通過實施大中型水庫增容、新建山丘區水庫、新建平原水庫、新建地下水庫、南四湖東平湖增容等工程建設,到2025年新增興利庫容35億立方米,新增供水能力38億立方米。規劃分兩期實施:2016年前實施一期工程,新增供水能力21億立方米,重點緩解“兩區一圈一帶”等區域水資源短缺矛盾。
  趙潤田稱,2014年計劃實施21個雨洪資源利用項目,匡算總投資89億元。目前,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,年度預算已全部下達,已有12個項目開工建設,本月底可全部開工,年底前形成一定的實物工作量。項目建成後將新增供水能力6億立方米,山東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會得到初步緩解。
  談糧食生產
  積極推進“渤海糧倉”工程 建設糧食千億斤省
  山東是農業大省,2003年以來,山東省糧食總產先後跨上了700億斤、800億斤、900億斤三個大的臺階,2013年達到905.3億斤,實現了“十一連增”。目前,山東糧食生產已經進入了高基數平臺期。趙潤田認為,在這樣的高起點、高基數上,只要良種良法配套、農機農藝結合,走糧食高產創建的路子,糧食增產仍有較大潛力和空間。在科學調研論證的基礎上,省委、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,全省建設糧食高產田2280萬畝,小麥、玉米兩季合計畝產達到1100公斤以上,建成一批糧食噸糧市、噸糧縣。
  今年以來,全省申請驗收的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方達到146個,其中10萬畝以上的高產示範方23個,5萬畝以上的高產示範方21個,面積超過660萬畝,遠遠超過年初建設預期。糧食單產再創新高,經各級組織專家測產和省級抽檢覆核,在高產創建示範方內小麥平均畝產550公斤,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6公斤;玉米平均畝產636公斤,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9公斤。經過農業部專家組實打實測,齊河縣20萬畝糧食增產模式攻關核心區,小麥平均畝產715公斤,創全國大面積單產新紀錄。招遠市十畝攻關田小麥平均畝產達到817公斤,創農業部小麥實打驗收全國最高紀錄。預計全省今年糧食總產超過920億斤,比上年增加十幾億斤,實現全年糧食總產“十二連增”已成定局。
  據悉,下一步,山東將在更大規模、更廣範圍、更高層次上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,創新推進機制,開展大協作,探索建立糧食持續穩產增產新模式,同時抓好中低產田改造,積極推進“渤海糧倉”工程,加快建設糧食千億斤省,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。
  談供銷社綜合改革
  土地托管讓“農民外出打工,供銷社給農民打工”
  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《政府工作報告》都明確提出,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。山東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4個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。山東確定棗莊等6個市和章丘等18個縣(市、區)開展試點。全省供銷社堅持制度化設計作引領、項目化實施作保證,按照“改造自我、服務農民”的總要求,以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繫為核心,全面實施了服務規模化等6項創新提升工程,加快體制機制創新,穩步推進服務規模化、流通現代化,規範發展農村合作金融,各項改革正在扎實推進。
  趙潤田表示,開展土地托管是供銷社綜合改革內容之一。土地托管,通俗講就是農民外出打工,家裡沒人種地了,怎麼辦?於是就把承包地委托給供銷社領辦的為農服務中心代耕代管,支付給為農服務中心一定數額的代耕代管費。簡而言之就是“農民外出打工,供銷社給農民打工”。
  目前山東正在實施的2000萬畝土地托管5年規劃,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,走在了全國前列。去年全國供銷總社在濟寧汶上召開現場會議,總結推廣我省開展土地托管的經驗做法。目前全省托管服務面積已達700多萬畝,其中全托管服務107萬畝。通過實施土地托管,糧食作物每畝可增產20%以上,增效400元以上,經濟作物有的可增效千元以上。
   談農產品質量安全
  7萬多涉農行政村配備村級監管員
  農產品質量安全,事關國計民生,是山東農業發展的生命線。山東作為農產品生產、加工和消費大省,總的來看,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是好的,但也不能掉以輕心。趙潤田強調,山東在這方面曾經有過很多教訓,特別是近幾年發生的“多寶魚”、“甲醛白菜”、“毒生薑”等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,給山東以深刻警醒。
  趙潤田表示,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應制定最嚴謹的標準,大力推行農業生產標準化。全省已制定各種農業地方標準、簡明技術規程2300多項,主要“菜籃子”產品基本實現了有標可依。果菜標準化基地達到2226萬畝。全省“三品一標”有效使用標誌企業單位數2434家,產品6100個。同時,要全面加強監管體系建設。全省1591個涉農鄉鎮(街道)建立了監管服務機構、全省7萬多個涉農行政村配備了村級監管員,全省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五級監管體系初步建立。今年,在全省開展了以農藥和蔬菜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“雙百行動”,調查摸底瓜菜等標準化基地2700個,檢查農藥生產企業和農藥經營單位近1萬家,查獲、沒收、銷毀了一批不合格產品。已抽檢的8300個蔬菜、水果樣品,檢測總體合格率達98.7%。另外,要構建起各級政府、相關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者相互銜接、全程覆蓋的責任體系。
  今年上半年,山東省政府出台施行了《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》,對各級政府、相關監管部門以及生產經營者的責任都進行了明確規定,並層層簽訂了責任狀。省委也已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等指標,納入對各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。一旦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,將追溯責任,嚴肅問責。  (原標題:山東副省長趙潤田談農村改革:3年內基本完成土地確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w38iwnz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