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早已習慣“三桶油”利用政策性壟斷地位“既當裁判員,又當運動員”,在“競爭”中不斷擴大化自己的利益,但中石油運輸公司陝西分公司內外車輛運價的42倍差,依然讓人驚詫莫名。當一個利益群體為了自己的利益如此無視起碼的經濟倫理和“競爭道德”,已不能簡單地以“壟斷利益”來評判之,赤裸裸的42倍價差,透露出的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權力傲慢,其“住商境界”早已超越了市場經濟中的“歧視”。
  一般而言,在正常的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壟斷,是信用貸款在自由競爭的過程中形成的優勢地位,其起支配地位的“壟斷者”,縱有《反壟斷法》所限制或禁止的行為,依然有基本的經濟規律可循,遵守著基本的經濟倫理。但對基於政策性壟斷的經濟體而言,則又有相當的不同。政策性壟斷經濟體錶面看來是以市場平等主體身份參與經濟活動,但實際上由於政策性保護,這類經濟體的壟斷地位並不經過市場競爭,甚至不允許市場自由競爭,以保證國家對相關資源的絕對掌控。因此,政策性壟斷經濟體在市場中的行為,有著“亞權力”的作用,基本上等於國家權力的行使。
  對於這類非自由競爭形成的壟斷經濟體,用普通的《反壟斷法》或經濟學壟斷理論來提出相應的行為要求自然無法進行準確的規範。這類經濟體,應當以對國家權力行使者的限制性要求來進行相應的規範,防止“權力失控”,導致權力自肥,把本應在市汽車借款場經濟中起到積極作用的權力行使,變成了以“壟斷權力”謀求集團利益或在集團內進行利益分配的手段。這應當是對政策性壟斷經濟體的一個基本判斷,在這個判斷之上,才能對此類經濟體的行為進行準確判定。
  遺憾的是,以“三桶油”為代表的一些政策性壟斷經濟體,在涉及與外部的經濟交往時,常常以“管理者”的身份壓制競爭;而對於內部的經濟利益,則以“自由競爭體”的身份極力擴大自身利益。對民營加油站的各種限制,煉油環節的“虧損”,“機器檢修”給地方政府施壓,再到內外msata運價42倍價差,無不是“兩張皮”左右逢源、內外通吃的事例。把這些行為僅認識為壟斷經濟體在市場經濟中的違規行為,顯然沒觸及本質———利用政策給予的資源絕對支配權力,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,是一種權力自肥行為。
 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壟斷企業的改革提出了綱領性意見,國企改革的難點和重點並不在於形式上的政企分開,而在於如何對既得利益進行分割,這是汪洋副總理所說的“汽車貸款改革就是割自己的肉”,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“啃硬骨頭”。中石油運價內外車輛相差42倍,不過是在提醒改革者:改革要付出的努力和決心,也許要超越現有努力的“42倍”!□廖德凱  (原標題:[批評/回應]中石油價格歧視本質是權力自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w38iwnzz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